第100节(1/2)

    走入堂内,霍峻顿感热气扑面,坐着数十人的大堂早已人声鼎沸,文人将校分列两侧而座。张飞向王粲口吐飞沫,求教作赋的学问;关羽捋着长须,与徐庶交谈;诸葛亮与潘浚谈笑风生,聊着政务趣闻。

    “呼!”

    一股冷气伴随着霍峻、蒋济、甘宁等人而入,众人转头齐望而去。先是沉默下来,在大门关上后,众人纷纷起身,向霍峻拱手问道。

    “霍都督!”

    “诸位好!”

    诸葛亮领头欢迎,称赞说道:“半岁不见都督,英气依在,且更胜一筹。都督于皖水大战,背水列阵,大破夏侯渊、于禁、孙瑜三人,虎步江淮。夏侯窥视庐江,得都督书信,却不敢过雷池半步,迎败兵退至合肥,令亮属实惊叹。”

    “不敢!”

    诸葛亮如此高抬自己,霍峻亦是回敬,说道:“孔明军师破周瑜妙计,又收降六万户山越,功勋卓著,令峻敬服。”

    霍峻的行为处事简单,你敬我一丈,我也让你一丈。诸葛亮如此给面子,霍峻自然也给面子。

    王粲与霍峻关系友好,握着霍峻的手,大笑说道:“昔我言仲邈有吴子之能,襄阳众人不信。今背水列阵,岂无吴子之韬略。”

    说着,王粲消息灵通,拍着霍峻的手背,当着众人的面,佯装低声说道:“仲邈封侯表文,乃粲所写,不知凭此可得驴肉食否?”

    “送仲宣两头驴,可否?”

    “岂能不可,诸君亦能同享食之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!”

    张飞欲向霍峻道贺,见自家兄长关羽端坐侧位高座上,独自捋着长须不语,低声问道:“兄长,怎不向仲邈道贺!”

    关羽眼睛微眯,淡淡说道:“为兄受天子命拜领汉寿亭侯,偏将军,岂能向下官恭贺。”

    关羽年岁四旬有余,身经百战,儿子关平也有二十了。你让关羽这个老干部向就比他儿子大几岁的霍峻行礼恭贺,心里难过得了这门槛。

    且关羽与这些小年轻没什么共同话题,诸葛亮、霍峻、王粲、潘峻、徐庶全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他们能聊诗书礼乐,江南风雪。关羽与他们融不到一块,自然也放不下脸面与凑热闹。

    毕竟他不是张飞,喜欢结交士人,遇见才华过人的王粲,舔了好几日,最终睡了一晚。

    “这~”

    张飞还未说什么,霍峻便走了上来,向张飞、关羽行礼。关羽见霍峻主动前来,也不摆架子,友好的寒暄一番。

    在与众人寒暄完后,霍峻坐到刘琦帐下文武的次位,与张飞相对而坐,居他之上乃偏将军刘磐。

    少顷,在侍从的高声当中,刘琦、刘备二人齐步入内。不同上次大会,刘琦居主,刘备居次的位次。而是由诸葛亮创造性地弄了个左右分座的位子,不分上下,仅分年幼。

    刘备年长,官职又高,由他率先发声,说道:“今岁以来,霍鄱阳背水列阵,大破孙曹合兵,得克江北诸县;关将军兵入庐陵,降服孙氏二人,平庐陵一郡;某与刘扬州率兵深入黟山,大败孙权,扩丹阳诸县。”

    “经此三战,孙权仅剩吴会之地,退守太湖,苟且存活。然能有此功,诸位文武皆功不可没。今我与刘扬州会同刘荆州上表天子,蒙天子下诏,得以封赏诸位。”

    天下大乱,除了天子这个门面,兵强马壮者可用之。刘氏族人使用起来,最没有心理负担。将表文送到许昌,管你认不认,你都要认。

    至于表封官职这件事,刘备、刘琦二人已经在前些天,送奏疏入襄阳,率先举荐刘表为车骑将军。然后刘备又举刘琦为镇南将军,继刘表之前的位置。

    “孔明!”

    “诺!”

    诸葛亮上前接过诏书,朗声起读,封赏立下战功的文武将校。

    庐陵太守糜竺,转丹阳太守。

    偏将军关羽,出任会稽南部都尉。

    偏将军刘磐,出任庐陵太守。

    靖北中郎将霍峻,升裨将军,封关内侯,领鄱阳太守,都督两军水师。

    蒋济,迁镇南参军,参议鄱阳军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诸葛亮,任军师校尉,将兵二百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诸葛瑾,任始新县长。

    卫旌,任新定县长。

    刘备、刘琦这种独特的合作形式,极其少见。少见归少见,但又不能独自各表自己家将领,在自家圈子里玩,不受对方官吏的认可。因而在诸葛亮、王粲的建议下,二刘以扬州为核心,分表郡县的官职,在众人面前宣读委任令,让双方得到认可,从而平衡两方的官职体系。

    “为天子正旦贺喜,愿嘉福永受。”

    “谢二公封奏。”

    众人先是恭贺远在许昌的天子,后又向座位上的刘琦、刘备二人行礼。继而侍女们捧着印绶,让刘备、刘琦为属下们更换印绶,象征二人对属下的主导权。

    霍峻也领到他人生中第一个侯印,关内侯印以黄金为材质,上有龟纽,下镌有“关内侯印”四字。关内侯,不能世袭,亦无封地,仅食邑可领。少则数户,多则三百户。

    刘表虽然抠,但不是傻,给了百户作为霍峻的食邑。百户对于霍峻而言,才达到目标进度的1%,即他的梦想乃食邑万户。

    把玩着侯印,表彰封赏之事也渐入尾声,到了今天的一议题——军议灭孙。

    灭孙军议

    刘备、刘琦两叔侄搭配甚好,刘备负责开场白,活跃气氛,表明两家齐心协力灭孙。继而入了正题,作为扬州刺史的刘琦需要发话,毕竟他属于孙权的上级,具备对吴郡、会稽二郡开战的正当性理由。

    刘琦挥袖合手,环视众人,说道:“孙氏割据江左,自命太守,残害士族,杀戮百姓。琦奉天子之诏,车骑将军之令,征讨孙氏。时至今日,鏖战数次,已克豫章、鄱阳、庐陵、丹阳等郡县。”

    “丹阳之役,孙氏退缩吴会二郡,屯兵于笠泽,聚拢舟船水师,控扼险要。今我与刘豫州欲征讨孙氏,不知诸位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潘浚挺腰拱手,说道:“孙权继父兄基业,今虽实力受挫,但帐下水陆兵马仍有两万之众,兼吴会富庶,非骤时可下。以浚之见,将军不如缓缓图之,寻机而胜之。且我军初定诸县,地方未稳,不可操之过急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轻摇羽扇,笑道:“潘治中所言,颇有道理。然只见其利,不见其弊。孙权虽继父兄基业,将校能效死力。但孙权丧师失土,屡败我手。攻彭泽城,亡黄盖、潘璋、宋谦等将;战丹阳,又死韩当、董袭、周泰等将。”

    “今孙权虽有两万水陆兵马,但为供养兵马,横征暴敛,士女生怨。二公素以仁孝著世,挥兵入吴会,百姓则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。潘君不见丹阳之役,尤校尉率山越之士,奔袭救主;金奇、毛甘二人献民归降乎?”

本章尚未完结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
努力加载中,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!
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页